為積極有效幫助我校家長和孩子化解親子間隔閡,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信任,實現(xiàn)“教學相長,親子共融”的目標。我校于2025年10月4日開展了一場“破解叛逆困局,共建成長橋梁”的家庭教育講座。讓家長與孩子在感恩、陪伴與成長中實現(xiàn)愛的雙向奔赴,讓親子關系得以升華。

不是所有教育都要自己扛,不是所有育兒難題都要反復試錯。我校心理咨詢師馬慶華老師,結(jié)合青少年成長規(guī)律和我校辦學特點,以及多年以來我校孩子父母出現(xiàn)的高頻問題,讓父母學會覺察自身教養(yǎng)模式,成為孩子愿意傾訴、敢于依賴的“知心伙伴”。這場家庭教育講座,沒有空泛的理論,只有可實操的溝通技巧;不講遙遠的大道理,只拆解父母與孩子的困境,把“焦慮”變成“方法”,把“不確定”變成“有底氣”。我們都不是“完美父母”,但我們都能聚焦“有效行動”。






理解和感恩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?,F(xiàn)如今,大部分孩子與父母在相處成長過程中漸行漸遠,變得自私、任性、無理取鬧,當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只會一味向父母索取時,卻忘了這不是爸爸媽媽欠他們的?。「咝iL結(jié)合現(xiàn)如今社會現(xiàn)象,明確指出我校孩子的問題:“從我們出生到現(xiàn)在,父母為我們操碎了多少心、熬白了多少頭發(fā)、流了多少淚?我們根本不知道?!弊肿种榄^,提醒、警醒孩子們,父母的愛雖然是無私的,但卻不是任由我們無底線索取的愛。

當孩子們蒙上眼睛的瞬間,周邊只剩腳下的未知和耳邊的風聲,每一步試探、每一次猶豫,都像孩子成長路上獨自面對迷茫。直到那雙手輕輕扶住他們顫抖的肩膀,感受到掌心傳來的力量,溫暖又堅定,他們知道“爸爸、媽媽來了”。當眼罩拆開的剎那,模糊的光影里,日思夜想的父母就站在眼前——所有思念和愧疚涌上心頭,最終只化作一句:“爸爸媽媽,對不起,您辛苦了,我愛您。”最珍貴的不是路上的風景有多美,而是那句遲來的感恩。






成長從不是坦途,就像蒙眼前行時,總有“障礙”擋在腳下,總會有迷茫繞在心頭。但當父母穩(wěn)穩(wěn)牽住他,所有的猶豫都變成堅定;當孩子緊緊回握,每一個“難關”都成立共同的勛章。途中不論“風雨”多大,當孩子和爸爸媽媽站在終點時才明白:這場“風雨人生路”,他們贏的從不是速度,是彼此間的依靠;他們打敗的不是困難,而是和最親的人互相托舉,跨過所有阻礙,最終并肩站在終點的模樣——這就是我校孩子成長最好的勝利。



拔河場上,麻繩繃緊的瞬間,是力量的對抗,更是成長的課堂。父母掌心的老繭攥緊繩子,是歲月沉淀的沉穩(wěn);孩子稚嫩的雙手扣住繩結(jié),是不服輸?shù)木髲?。?/span>“開始”的哨聲響起,孩子不再是躲在身后的小小身影——他們咬緊牙關往后拉,額角的汗珠里藏著“想贏”的決心,也藏著“想在父母面前證明自己長大了”,能夠為自己、為家人扛起一方重量。有的孩子沒有拉贏父母,有的父母不忍看到孩子失望的模樣,悄悄“放水”讓孩子贏得比賽。但不論結(jié)果如何,輸贏是其次,重要的是孩子在與父母的力量較量中,孩子們懂得了:成長,就是從“被保護”到“敢承擔”的蛻變,我校孩子在力量對抗中萌發(fā)了更強的責任感,讓成長有了更堅實的力量。




曾幾何時,他們是父母眼中“說什么都不聽、什么都不會的”的倔強孩子。而現(xiàn)在,起點學校里的磨礪讓他們徹底蛻變:變得自信、剛毅、堅強、勇敢。拳術展示著他們“不放棄”的韌勁,棍術表演中有著“不含糊”的認真,戰(zhàn)術演練藏著“懂配合”的成熟,就連內(nèi)務,都能和父母一較高下——整齊地把被子疊成“豆腐塊”,是孩子日復一日的磨煉,是他們“能自理、敢負責”的勛章。父母眼里的驚喜,正是孩子成長最好的證明。在學校教官、老師的精心陪伴下,讓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,從“懵懂”走向“精干”;從“什么都不會”,到“什么都敢試”的有底氣、有自信的青少年。







親子活動的精彩落幕,學校精心籌備的聚餐如約而至。餐桌上,孩子看著父母為自己擦去嘴角的飯粒,忽然想起:自己很少問過爸爸媽媽累不累,甚至連父母喜歡吃什么都不知道,可父母卻記得自己所有的喜好。學校精心籌備的這一方餐桌,讓沉默的愛有了表達的契機,讓疏遠的親子關系被拉緊。這一餐,是學校送給大家的“情感紐帶”,讓愛在彼此的心里,扎得更深。




今天的活動,是以我校為紐帶,讓家庭和校園同頻、讓父母與孩子同心的大融合。我們一起見證了孩子從懵懂走向成熟,從依賴走向獨立。同時父母也深知,孩子的成長從不是“單向磨礪”,而是家校攜手,才能把“各自努力”變成“共同努力”,才能托舉孩子走向更好的未來,讓孩子向陽而生。
